随着互联网上各种网页浏览器的层出不穷,网页设计师就要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即网站中的各个页面对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问题。
这是一个让网站架构师非常纠结且头疼的问题。因为不仅要考虑不同的浏览器兼容问题,还要考虑同一浏览器不同版本之间的兼容问题(比如IE6,IE7,IE8,谁知道后面会不会有IE9)。其实这一问题只要把浏览器对网页解析方式标准化即可,可偏偏各大的网页浏览器开发商谁也不服谁,谁都固执的想以自己为标准。他说他的过程是最优化的,他说他的过程是最合理的且占资源最少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总之是一个“乱”字。于是聪明的网页布局师亦或是有点责任心的浏览器开发商想出了一个解决网页兼容性的办法,那就是CSS-HACK,这应该算是个悲剧的产物。而且,随着浏览器的层出不穷(或版本升级或新品出现),这一产物也在不断的升级着。于是本来精力就有限的网站架构师(网页布局师)随着浏览器的动态又不得不去学习新的hack(比如IE7升级了,IE8升级了,谷歌浏览器出现了,火狐升级了).
通常,只要是有些责任心的网络公司在给企业做网站建设时,都会充分考虑到网页的兼容性(不良网络公司除外)。随着DIV+CSS的普及和兼容问题的普遍认知性,网络公司早已不惜也不愿意在此节约成本。在网站建设好之后,在任何平台或是浏览器上测试浏览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即使出现一些小小的兼容问题,也会马上解决。
可是,经常会有另一种情况出现。网站的页面与平面广告不同,网页是“动”的,它会随着后续内容的增加而变化,其网页结构也在变化着(当然页面大体结构不会变化)。在测试的时候可能只是随意的放二条新闻,一篇文章,或是几个产品,因为内容有限,网站的结构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待正式上线后,随着网站内容的不断充实,网站的结构就很可能出现兼容性“隐患”。这里之所以加上“隐患”之词,是强调前面测试没有发现,而后面兼容问题出现了,却也没有机会发现。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做网站外测之初才会用不同的浏览器测试其兼容性,待测试过后,网站运营人员或是网站站长就会习惯的用一种浏览器浏览网页。而这种浏览器在显示自身网站时并未出现兼容性问题,可在另一二个版本中,因为后续填加的充实了的内容挤出了原来看似稳定的结构。比如说:新闻标题字数,新闻条数,文章高度,亦或是网站后续推广过程中改了网页中的样式,这些动作都会产生兼容性隐患。如果这一问题,一直未被发现,且网站还在推广过程中,那损失是相当大的。
随着谷歌(互联网巨头)开发的浏览器出现,浏览器对网页的解读方案似乎也趋于标准。最新的IE8似乎与各大浏览器的差异比以往版本都少了许多。而html5的出现,好像也为其标准化打了一针强心剂。其在告戒各个浏览器开发商,标准是唯一的,切勿“闭门造标准”。